良庆区:引领研学非遗融合促“三交” 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篇章
- 来源 : 广西南宁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网站
- 作者 :
- 浏览 : 0 人次
近年来,良庆区依托丰富文旅资源与独特区位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探索“研学+非遗”融合路径,通过深挖特色资源、创新制度保障、深化联动合作等多轮驱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独具特色的“良庆模式”。2024年接待研学旅游人数60.13万人次,研学旅游收入5000.25万元,累计开展研学课程超千场,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深挖特色释放吸引力,厚植民族团结文化根基。良庆区以文化认同为根基,深挖辖区文化资源,以“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全力打造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的研学品牌。高标准建成全国首家航天遥感主题馆、广西美术馆篆刻基地、东盟细胞库基因实验室基地等21家全学段研学基地,形成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研学基地集群,年内接待研学游客超2.8万人次,为各族青少年搭建起广阔的研学实践平台。打造“非遗研学营”特色文化品牌,将壮族歌圩、香火球等非遗项目融入研学实践,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让文化传承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课堂。精准对接不同学段需求,联合基地、景区及文旅企业开发8条精品研学线路、81门研学课程,覆盖国防科工、农业观光、东盟文化等领域。其中,作为西南最大湿地主题馆的大王滩湿地科普馆年内接待3万人次,2门课程获评自治区精品课程,实现“短途体验”与“深度研学”有机结合,满足各族青少年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有力促进各民族文化互鉴共荣。
创新制度聚合发展力,构建民族团结长效机制。良庆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协会指导、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出台《南宁市良庆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实现资源统筹与安全监管“一体化”,推动研学活动从零散组织升级为全校规模化开展。建立广西首个聚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结业证明管理的省级团体标准,为研学旅游市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联合广西研学旅行学会签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课程认证与结业证明运营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设置多维评价指标,破解县域研学产业资源供给同质化、标准缺失等痛点。推动学校与研学基地结对共建、基地与学会开展师资培养合作,“星火计划”实验校领跑全区,广西8所实验校中良庆独占3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激发企业活力,“研学+非遗”深度融合模式吸引广西壮美研学旅行有限公司从去年秋学期到今年春学期组织近8000人赴良庆开展研学活动,深受师生好评,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以研学产业的提质增效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深化合作扩大影响力,拓宽民族团结交流平台。良庆区以研学旅游为纽带,创新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战略,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促进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情感等方面深度融合。2024年以来,组织超100名师生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开展“小砂糖橘”东北研学、“南来北往?冰雪跨年”跨省研学等特色活动,首次开创广西中小学生建制跨省研学先例。今年2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研学考察、文旅推介团队“回访”南宁,共叙合作友谊。在南来北往中,通过建立跨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签订文旅研学主题线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南北文旅资源优势互补、互通共享,推动市场消费联动,增进各族青少年跨区域交流,深化各民族情感认同与文化互嵌。依托“研学在良庆”推介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载体,整合“音乐的力量”艺术素养实践、?;纬坦步ü蚕淼榷嘣疃?,打造特色鲜明的“良庆模式”,全面展示研学产业成果。同时,联动北京故宫举办“紫禁城里过大年”系列活动,研发推出研学课程,打造沉浸式研学场景,成为文旅融合与研学教育的标杆案例,以文旅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