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免费全国空降app下载,600快餐2个小时qq,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
走进邕城,
为您展开山清水秀的城市画卷

十天内自动登录

X

请输入用户名

6-16位字符,可包含数字、字母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

请输入验证码

已阅读 《南宁数字方志馆用户协议》

X
X

60s后重新发送

X

恭喜您,密码修改成功

请牢记您所设置的新密码,4s 秒后自动跳转到平台首页

X
?
首页 > 方志南宁 >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 奏响民族团结协奏曲 绘就和美村寨新画卷
返回列表

奏响民族团结协奏曲 绘就和美村寨新画卷

村村是景点,寨寨好风光。在南宁的青山绿水间,一座座民族特色村寨如明珠般散落,承载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这片广袤土地上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目前,南宁市拥有15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7个“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及6个民族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这些民族特色村寨不仅风光秀美,是宜居的美丽家园,更是宜业的文旅富矿。

如何奏响民族特色村寨?;び敕⒄沟男嗲??南宁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探索“民族特色村寨+”模式,深入挖掘、科学运用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把?;び敕⒄购妹褡逄厣逭牒胙锩褡逦幕?、促进民族团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等各项工作统筹推进,留住村寨风貌“特色”、擦亮产业发展“底色”、提升村民幸?!俺缮?,绘就了和美村寨新画卷。

振兴图景:文化赋能乡村美

“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青秀区南阳镇施厚村古岳坡是《赶圩归来啊哩哩》词作者古笛的故乡,这里被誉为壮乡歌海中的“歌窝”,“以歌代言”是这里的生活方式,当地村民“宁可三日无米,不能一日无歌”。

谁能想到,这个充满文化艺术魅力的村屯,曾因产业单一、资源闲置,一度陷入发展困境。乘着乡村振兴和“和美村寨”建设的东风,古岳坡依托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美生态,实现华丽转身。如今,这里特色产业兴旺,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文明村镇”。

在兴宁区三塘镇围村村那井坡,“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统一规划的村居,青砖灰瓦,处处流淌着诗意乡愁。依托位于兴宁区“十里花卉长廊”(核心)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和独特风貌,那井坡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成为市民近郊休闲的热门之选。

今年1月,新落成的十里花廊书院在那井坡正式亮相,并举办了“爱与成长”首期读书会。读书会邀请公益人、作家陈行甲作为分享嘉宾,鬼子、凡一平等知名作家应邀参加,吸引了大批读者报名参与。在5月举行的第二期“爱与成长”读书会以“老舍经典赏析”为主题,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吸引了不少文学爱好者及青少年参与。

据悉,那井坡建村于北宋中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多年来,那井坡一直注重挖掘、保护和传承当地民俗文化,如传承发扬哭嫁歌、二月二、大排节等传统民俗,还时??狗岣坏奈奶逵槔只疃褐谟炝己玫奈幕瘴?。而今,落户那井坡的十里花廊书院为广大书友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那井坡也通过读书会活动成功解锁乡村振兴文化密码。

民族特色村寨涵育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宁市以?;ご忻褡逦幕吞厣ㄖ绺裎靥?,坚持“修旧如旧”的保护性开发,科学合理规划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既推进生态宜居新乡村建设,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又调动村民?;ご辰ㄖ幕?,使特色村寨风貌得以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

图片2.jpg

隆安县那桐镇定典屯村容整洁干净    黄维业 摄

古寨新生:文旅融合产业兴

在隆安县那桐镇定典屯,笔直的通屯大道、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和行道树、整齐干净的民居,无不彰显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魅力,前来参观、游览、考察的队伍络绎不绝。

5月以来,位于隆安县那桐镇定典屯的金穗火龙果产业示范区里,大大小小的火龙果挂满枝头。该示范区创新开发了万亩火龙果灯光观赏、亲子拓展基地等特色项目,让游客在农旅体验中感受现代农业科技与乡村生态美。

定典屯深挖本地“那”文化历史底蕴,在民房民屋改造建设中融入“那”文化元素,建设特色农业展示馆,打造“那”文化之乡新名片。同时,积极发展现代特色示范农业,向着特色旅游休闲宜居乡村的建设目标大步迈进。

在宾阳县古辣镇蔡村的蔡氏书香古宅,青砖黛瓦,庭院深深,500余年厚重历史韵味萦绕其间。作为广西民族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蔡村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如今,这里年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景区及周边创收约200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16000元以上,村集体年增收28.63万元。

2021年以来,自治区民宗委联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开展民族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南宁市的蔡村、定典屯等民族村寨获得各级政府重点扶持,借文旅之力得以快速发展。

这些民族村寨将民族特色文化融入旅游发展全过程,创新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旅游”“民族特色村寨+非遗研学”“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医药康养”等精品业态,实现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民族村寨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双向赋能。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宾阳县古辣镇蔡村、兴宁区三塘镇那井坡、上林县大丰镇马槽庄、马山县古零镇小都百屯、隆安县那桐镇定典屯、西乡塘区忠良村(美丽南方)等一批民族村寨脱颖而出,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样板、乡村振兴的标杆。

图片1.jpg

小都百乡村旅游区位于风光秀丽的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河边    叶子榕 摄

团结乐章:同心共筑家园梦

为让村民更富、村寨更和美,2022年以来,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支持下,南宁市持续完善民族特色村寨基础设施,优化村寨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每年春夏之交,“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本立村古朗屯满山金银花争相绽放。当地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构建“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发展金银花苗圃,建设金银花脱水加工厂,开展金银花深加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助力群众增产增收。在短短一个月的金银花采摘期内,村民获得的收入占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金银花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幸福花”。

在南宁,无论田间地头,还是工厂车间,各族群众通过勤劳耕耘和双手劳动,日子越过越红火。上林县明亮镇明澄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当地借助粤桂协作的东风,从广东肇庆引进一家箱包公司,打造社区里的“微车间”。该公司在全县5个乡镇建了5个“微车间”,全部设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附近,6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如今,这样的乡村“微车间”分散在南宁各地,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群众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为讲好乡村振兴中的民族团结故事,南宁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特色村寨打造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例如,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邕宁区新江镇那蒙坡,村民团结互助,共同唱响民族团结“协奏曲”;“广西民族特色村寨”横州市云表镇下黎里村,依托龙母江文化品牌?;ず痛小白匙甯枸住钡确俏镏饰幕挪?,营造民族团结氛围;拥有“中国美丽宜居村庄”等众多荣誉的西乡塘区忠良村,则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生动样本。

南宁市民宗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效能,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强动力,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片3.jpg

学生来到宾阳古辣镇蔡村进行美术写生训练,感受大自然之美    叶子榕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