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社区工作机制 全力建设和谐家园 ——兴宁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社区落地见效
- 来源 : 广西南宁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网站
- 作者 :
- 浏览 : 0 人次
近年来,兴宁区将社区作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基础单元,把健全社区工作机制作为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和谐家园的关键抓手,聚焦机制完善、资源整合、服务优化、文化浸润四大维度,全力构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情感相依的幸福共同体。
聚焦机制完善,上下贯通构建组织体系,树牢共同体意识“主心骨”。在城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以12项配套文件为制度骨架全力优化社区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化”模式,健全“街道—社区(村)—网格(小区)—楼栋—党员”五级组织体系,实现“支部建在网格上,党旗飘扬楼栋中,党员融入群众中”。秀和社区试点“居民点单—中心派单—网格员接单—群众评单”闭环服务机制,2021年以来累计接单服务723次、惠及群众超1万人次,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健全培训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社区党组织“第一议题”学习,结合特定节庆假日开展主题党日、参观红色基地、廉政教育等活动,有效增进“五个认同”。
聚焦资源整合,党建引领实现共融共治,激活共同体意识“动力源”。创新推行以社区为平台、社工为核心、社会组织为抓手、社区志愿者为主体、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保障的“五社联动”工作机制,150余家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签约共建”,8700余名共建单位党员、9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及1500余名在职党员常态化融入社区治理。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协商议事平台,整合公安、法院、交警等专业力量及医院、学校等资源,在社区建立“老友议事厅”“老友茶话会”等,按照“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原则,共商共解治理难题,合力打造各民族紧密团结、高质高效、共治共享、群防群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聚焦服务优化,保障民生筑牢共享根基,做实共同体意识“连心桥”。在社区组建“老友帮帮团”等志愿服务队伍,围绕“一老一小一困”及居民“急难愁盼”常态化开展精准服务?!俺ふ呤程谩蓖瞥鱿呱系悴?、送餐上门服务,满足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新需求。针对少年儿童开展课后辅导、科普教育,有效解决“放学后”“放假后”难题。依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富驿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平台,助力各族群众实现失业再就业。协助城区工作专班走访入户,搭建沟通平台、做通思想工作,助力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民生工程顺利推进,为各族群众共居共融奠定坚实基础。在辖区夜市及便民摊点协助引导个体户规范有序摆卖,助力群众就业的同时保留了城市烟火气息,有效激活夜经济发展动能。
聚焦文化浸润,搭建平台促进情感共鸣,奏响共同体意识“和谐曲”。以“资源共享、队伍共建、服务联动”为导向,以社区为载体,联动农、文、旅、商、教等部门及社会力量深入实施“三项计划”。开展“潮起三月三·和谐在八桂”民族团结进步、民俗文化展、传统技艺节、绿城歌台、“爱与成长”读书会、乐购兴宁美食节、非遗进社区等系列主题活动500余场次,参与群众超7万人次。依托“邕州古城·三街两巷”资源,串联整合多民族文化交流、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学、非遗传承等内容,在兴宁社区、高峰社区匠心打造一条历史脉络清晰、文化交融深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体验路线,生动讲好南宁故事、兴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