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免费全国空降app下载,600快餐2个小时qq,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
走进邕城,
为您展开山清水秀的城市画卷

十天内自动登录

X

请输入用户名

6-16位字符,可包含数字、字母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

请输入验证码

已阅读 《南宁数字方志馆用户协议》

X
X

60s后重新发送

X

恭喜您,密码修改成功

请牢记您所设置的新密码,4s 秒后自动跳转到平台首页

X
?
首页 > 魅力南宁 > 忆在邕城 > 晓兰读城 > 邕有乡情⑦|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上林县巷贤镇高贤社区高磨庄
返回列表

邕有乡情⑦|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上林县巷贤镇高贤社区高磨庄

编者按

乡土是一本厚厚的书,它承载着丰富生动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诉说着最质朴的亲情文化与人地关系。留住乡村的文脉与根基,让民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展现乡村精神风貌,用深厚的乡土文化滋养现代文明,赋能乡村振兴,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夙愿。为此,南宁市地方志办公室推出“邕有乡情”系列推文,通过展示南宁市广西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文明村镇等特色村镇的历史人文、民俗传承、产业发展、乡风建设、文旅融合等风采信息,带你感受南宁特有的乡风民情与山水诗意。今天,我们介绍的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上林县巷贤镇高贤社区高磨庄。


古榕荫庇 双星伴月

高磨庄又称磨庄,位于上林县巷贤镇人民政府东北部,紧邻街道集市,周边阡陌纵横,村口长百年古榕,大榕树枝叶繁茂,树冠形如巨伞,为村民撑起一片福荫。据《磨氏族谱》记载,明万历年间,磨氏家族开始来到圩地经商定居,迄今400余年,因全庄人都姓磨而得名,是一个壮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

图片1.jpg

高磨庄自然风光  (姚兰 摄)

高磨庄面朝一片宽阔的田野,浅浅的水渠横亘田间,绕着村庄流淌,水渠上横跨着一座十多米长的砖拱小桥,桥两侧各挖了一口四四方方的古井。据说,清朝乾隆、嘉庆两朝重臣、通政使司通政使,清代著名壮族诗人张鹏展依据高磨庄的天时地象,认为此地土壤膏腴,独缺一水,只有引渠架拱桥,桥两侧掘井,以拱桥象征弯月,以两井象征双星,才合“双星伴月”的吉象,护佑磨庄五谷丰登,富贵长流。磨氏族人按照张鹏展的建议,开渠架桥挖井。此后高磨庄人一直饮用这两口井水,直到接通自来水,桥下的水渠至今仍灌溉着磨庄田野,养育着高磨庄人。2019年12月,高磨庄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民康物阜 赓续家风

高磨庄的康阜社坛建于清初,当时村庄里聚居着韦、磨、杨、石等13姓村民,社坛就是13姓村民先祖结盟的见证,也是全村人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见证。到晚清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其余12姓村民先后迁离,只有部分磨姓人家舍不得丢弃祖业,留下来艰难为生。现存的社坛是一个四方形的青砖院落,院门正上方有楷书“康阜”两字,故名“康阜社坛”,取“民康物阜”之意。社坛门口“康宁世泰,新春欢庆增福寿;阜庶民安,元灯喜贺添丁财”的对联,反映了高磨庄人朴实美好的心愿。

图片2.jpg

康阜社坛(姚兰 摄)

康阜社坛不远处,座落着建于清朝光绪八年(1882)的磨氏祖堂,原是磨氏家族议事、祭祖、办学之地。磨氏祖堂坐北朝南,面向田野,为三座两进式建筑布局,从南向北依次为前堂、中堂、后堂。中堂是祖堂的核心,正上方悬挂“克振家声”大匾,彰显出祖堂的肃穆;两侧堂柱上写着“源流渤海,派衍澄江”,说明了磨氏祖籍及地望。如今,这里成为上林县祭冬民俗传承基地。每年冬至,祖堂前龙腾狮跃,锣鼓喧天;各家各户张灯结彩,手捧甜酒的壮家姑娘在古榕树下笑迎四方宾客。临近中午,全庄人齐聚祖堂,在族中长辈的主持下,向80岁以上老人献红包,为当年有考上大学学生和有新生孩子的家庭发慰问金。之后,按照传统礼仪,由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作为主祭人,祭拜先祖,行三献礼;陪祭人朗读祭词,称颂先祖功德。高磨庄祭冬是上林县祭冬民俗的优秀代表,2017 年,上林县祭冬民俗入选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3.jpg

磨氏祖堂  (姚兰 摄)

雕梁画栋 极尽巧思

走进高磨庄古巷,青板石、骑楼、古宅等建筑映入眼帘,每座房屋都是青砖灰瓦、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融合了中国徽派风格和岭南壮族特色的建筑特点。全庄87座明清古宅布局规整有序,整个家族分居城内纵横交错的巷子里,四五座院落连接成一排,寓意四世同堂、五福临门;排与排之间有幽深巷道相连,院与院之间有小门相通,方便往来。一个家族同进一个大门,共享一条巷子,和睦相处,岁月静好。

磨庄古宅诗书楹联,装饰丰富,显露出古雅的格调。花窗中雕刻“福禄寿”合体字,是磨庄的一个创举。从整体上看,合体字是个圆润的福字,细看则是“福”“禄”“寿”融于一字之中,可谓极尽纤巧之能事。蝙蝠的“蝠”与“福”谐音,磨庄的花窗中有编蝠倒挂于鼎上的图案,寓意顶着福气过日子;几案浮雕也有一对雌雄蝙蝠图案;清朝名士磨见扬书写的“?!弊忠脖豢淘谔辽?,笔势雄健饱满;两旁则书“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尽显主人的儒雅之风。

图片4.jpg

高磨庄“福禄寿”合体字花窗  (姚兰 摄)

同仇敌忾 保家卫国

1940年初,距磨庄不远的昆仑关继1939年后再次失守。国民革命军第九师师长郑作民率部从昆仑关撤至上林,磨庄成为军队驻地。磨庄青年磨炳岳组织当地民众配合郑作民部队,顶着日军飞机的轰炸,为抗日军队烧火做饭,救死扶伤。战斗中,郑作民在巷贤街遭遇日军飞机轰炸,不幸身亡。郑作民的牺牲激励磨庄青年织起抗日自卫队。1945年,磨之善等磨庄自卫队员配合抗日军队,凭借落后的武器击退一股入侵磨庄的日军,成功保卫磨庄。至今,在磨庄众多古宅的墙壁上仍可见到累累弹痕。磨孔仁在《拟古新婚别》中,热情讴歌在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大潮的青年的诗句“今君去从戎,为国效驰驱。不惜新婚别,惟求大难纾”,用来赞颂后来磨庄人为驱除外辱而抛洒热血的气概,亦恰如其分。古朴家风熏陶了一代代磨庄人,磨庄人也用血肉之躯守护了家园的安宁。

 图片5.jpg

见证了烽火岁月的磨庄古建筑  (姚兰 摄)

民风古韵 焕新启航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的支持和重视下,高磨庄民族古建筑得到有效的修缮与?;?,并进行了村边楼面美化,建设有公厕、凉亭、停车场以及村中牌匾和荒地的栅栏围挡,文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媒体和网络的推介,高磨庄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熟知,热情好客的高磨庄人正以积极向上的姿态,欢迎八方宾朋到来。

 

资料来源:

1. 明清宅院古风淳:磨庄,“上林发布”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4avBUdkXl1pimwdwdOPAWA

2. 磨庄“祭冬”:寻味传统习俗文化瑰宝,“上林旅游”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U1NTQzNw==&mid=2649848446&idx=3&sn=d2ceb353606b5ba8a0949f81306decf5&chksm=bf880145e62aa2c184bd29f4a8019f15f2da32c1a856e3bac35087699605cff770c7fe676001&scene=27

3.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上林县巷贤镇高磨庄,“方志南宁”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brukLke2XZKZ9Bp1nN4Rxg